南投農民現在流行栽種一種叫白鳳草的植物,因為高經濟價值,所以引來宵小覬覦,那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東西呢?
在民間常把白鳳菜與紅鳳菜相對比,因為他們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在顏色上的差異。白鳳菜或稱白鳳草(Gynura divaricata(L.) DC.subsp.formosana(Kitam.)F.G. Davies)為菊科三七草屬植物。
三七草屬植物一般民間用於風濕痹痛、跌打損傷、活血止血、皮炎濕疹、腸炎痢疾、咽喉炎等等。在台灣有將白鳳草當一般的蔬菜食用,民間用其治感冒發熱、咳嗽、急性肝炎、肝硬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等。
*經過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及醫藥學院植物成份分析與證明,白鳳草對調節人體生理機能,促進新陳代謝,有顯著效果。
*白鳳草也是,早期名間鄉婦女長輩們,口耳相傳的養顏美容青草食材。
白鳳草具有疏經活絡的功效
中醫上白鳳草,可以生吃。可以攪拌成果汁。還可以做成料理,運用在中醫的藥引上,具有利尿,涼血,疏經活絡的功效。白鳳草不容易栽種,一株市價相當於十公斤山藥的價值,因此,原本大量種植山藥的民間鄉民,最近紛紛改種白鳳草,不但請來藥學研究所所長指導,還組成守望相助隊巡守,看緊他們的經濟命脈,希望白鳳草能帶動地方繁榮。
白鳳菜與紅鳳菜為相同的菊科姊妹品種,味道又相類似,莖圓,直立易生分枝,可長至1公尺,葉青綠色、葉形針形、互生、先端尖銳、莖部漸狹、葉長6~8公分,寬 1.5~3公分,葉脈明顯,主脈略凹,葉柄不明顯,葉緣有鋸齒,莖基部隨成長逐漸木質化,每年2~3月,開放金黃色花朵,頭狀花序,花柄極長可長至20公 分,無花瓣,多不結種子。嫩莖葉為食用部位,有透明粘液,食用時略具粘性,有菊科茼蒿之香味,並富維生素及礦物質,嫩莖葉可口,為一種適合於經濟栽培之健康蔬菜。
品種:目前現栽培上,主要有二品種:
i.尖葉無毛種:植株葉片尖端呈尖銳形,葉面無毛茸,葉色較青綠色,食用時品味較佳,一般種植者多以此種為主。
ii.圓葉有毛茸品種:主要之差異為葉片上具毛茸,葉尖端呈圓形,較鈍,其葉面稍凹,葉色較濃綠,食用時纖維多,品味稍差,種植者較少。
烹調法:
涼拌:白鳳菜嫩莖葉洗淨後,川燙殺菁,冷卻後再拌以蒜仁、醬油、麻油等調味料即可。
炒食:蒜仁後爆香後,將白鳳菜放入炒食,頗具香氣,青脆可口。
火鍋:白鳳菜具有菊花香氣,冬季茼萵缺少,價格昂貴時,可以取代茼萵。
糖醋沙拉:嫩莖葉洗淨後,用鹽水輕揉搓,約一小時後倒掉鹽水,再加醣醋沙拉,其風味不差,有開胃之效。
作湯:將香菇排骨煮成高湯,再加入白鳳菜共煮後調味,味似茼蒿,鮮嫩可口。
白鳳菜(Gynura Oralis Hay)俗名白蕹菜、生毛菜等、屬菊科(Compositae)為一或多年生常綠草本,本省各地均有零星栽培,以中南部較多,白鳳菜因具有耐濕熱,對環境適應性頗強,冬季低溫至15C無所畏懼,以20-25C生長最佳,葉呈青綠色,品質較佳,夏季艷陽高照,抗陽性亦強,葉色變成綠色,成長迅速,對雨水亦頗有耐性,生長快速,過分叢生,光線不足、通風不良時易得生理病,並引來莖腐病,整株枯死,應予適當的修剪,除春季著生黃色小花,需暫停採收外,為週年均可生產的鄉土野菜。
為什麼稱白鳳菜是最好的配菜呢?首先因為它的保健價值,再來指的是它的濃厚的生菜味,最重要的是它葉子長得再大,其纖維也很細緻,所以應用及食用上的價值堪稱最讚的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